三星Galaxy Z系列自问世以来,便以革新姿态定义了折叠屏手机的行业标准,并始终保持着一年一代的更新节奏持续演进。如今,全新发布的Galaxy Z Fold7与Z Flip7再次回望初心,既是三星对有意义创新的坚持,更是历经六代沉淀后,将前沿科技与精湛工艺完美融合的集大成之作。
日前,三星电子MX事业部设计团队负责人Hubert Lee与用户体验团队负责人Huichul Yang,深入分享了Galaxy Z Fold7与 Z Flip7设计背后的故事,以及三星设计师们对卓越设计的执着追求。
人物简介:
Hubert Lee:三星电子MX事业部执行副总裁。自2022年末上任以来,Hubert Lee便引领着三星MX产品的设计方向。此次三星Galaxy Z Fold7与Z Flip7的亮相,再次诠释了他对Galaxy纤薄机身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极致追求。
Huichul Yang:三星电子MX事业部副总裁。自2005年加入三星以来,Huichul Yang作为人机交互领域的专家,致力于推动用户体验的持续创新。2023年末,Huichul Yang接任三星电子MX事业部用户体验团队负责人,以Galaxy AI为核心驱动力,重塑移动体验的未来。
问:作为设计团队与用户体验团队的负责人,三星Galaxy Z Fold7与 Z Flip7的正式发布,对二位来说一定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Lee:在我参与设计的所有三星产品中,Galaxy Z Fold7是最让我自豪的一款,不仅工艺精湛,更巩固了我们在折叠手机市场的前沿地位和标杆形象。很多人初见它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惊叹。作为迄今最轻薄的Galaxy Z Fold系列产品,它真正体现了折叠手机的精髓。虽然它才刚发布不久,但我相信当用户亲身体验后,一定能感受到它的独到价值。
Yang:除了Galaxy Z Fold7和Z Flip7,我们还推出了专为AI体验优化的Samsung One UI 8。我相信,纤薄的现代感设计搭配直观的用户界面,将在这个AI时代为用户带来更高级的移动体验。
问:能够感受到二位对这次的新品非常自豪。那么在这两款产品成功面世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吧?
Lee:Galaxy Z系列开创了折叠屏手机的新纪元。为了强调这一标志性意义,我们必须打造一款让人惊艳的产品。在团队内部,我们便早有共识:沿用过去的设计已无法满足用户期待,因此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在打造第七代Galaxy Z系列时,我们不是简单地优化细节,而是选择从零出发,重新设计,一切从头再来。
我们打造的不只是科技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想要真正融入用户的日常,轻巧便携是关键,而减轻重量则是核心。我们的研发团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尽管硬件本身有重量限制,但我们仍不断思考机身是否还能再轻一点。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测试,不断突破极限,让机身更轻盈、设计更纤薄、屏幕也更宽大,最终呈现出我们理想中的纤薄与现代感十足的形态。因此,如今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产品,正是经过我们无数次讨论,加之满腔热忱与精湛工艺凝聚而成的结果。
问:产品设计的变化对用户界面有什么影响?
Yang:自Samsung One UI 6起,我们就引入了多项AI功能,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得力的AI伙伴。在全新Samsung One UI 8中,我们更专注于“有意义的生产力”,充分利用Galaxy Z Fold7的大屏优势,让用户能轻松并排查看原始内容与AI生成内容,并在不同应用间无缝切换。
问:这次的产品有多种配色,你最喜欢哪一种?
Lee:其实每款配色都很喜欢,但如果只能选一个,那我会选择星夜银。它是最简约、最纯粹的配色,并且恰到好处地诠释了Galaxy所追求的“极致纤薄、极致现代”的设计理念。
用户在选择像Galaxy Z Fold7这样的高端产品时,往往倾向经久不衰的设计,我们在配色上也充分考虑了这点。通过金属材质的质感赋予颜色生命力,既体现了我们的设计初衷,又能与折叠形态完美融合。系列中的“暗影蓝”也非常迷人,转动手机时,无论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它的光泽与质感。
问:二位隶属于不同的团队,但一直在合作开发同一款产品。设计团队与用户体验团队是如何建立协作关系的?
Yang:壁纸的设计环节是我们协作非常紧密的环节之一。作为手机最直观的“容貌”,我们努力确保壁纸能精准传达设计团队的理念。例如在Samsung One UI 7中,我们将产品的圆角设计与One UI图标的几何形态统一起来。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推动用户界面的图形设计与产品的整体风格理念深度融合。
Lee:我认为最重要的态度是秉持“我们是一个整体”的真诚心态。这让我们能打破隔阂,共同成长。
问:团队成员之间是如何开展协作的?
Lee:设计团队定期举办名为“Design Clinic”的交流会。各小组负责人和管理者聚在一起,分享项目进展与设计见解。这不是正式会议,更像轻松的聚会,大家边喝咖啡、品尝甜点边畅谈创意。在这里,建设性的批评也被视为推动产品优化和相互支持的方式。作为MX事业部的设计团队,我们的工作涵盖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电脑、平板、颜色、材料与表面处理以及包装等多个领域,每个品类都有独特功能。“Design Clinic”帮助我们跨领域汲取灵感,激发更多创意潜能。
问:项目中是如何鼓励设计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
Lee:我经常会把“一起设计吧!”挂在嘴边,鼓励大家超越分工界限,共同关注我们正在打造的产品,一起思考如何让它变得更好。因为不够真诚的反馈或建议会造成隔阂,因此,我最重视的是团队成员能以真实、共享的心态协同创作。
问:在设计规划阶段,除了依靠设计师的直觉、感性判断和定性分析,二位是否也会加入用户测试或量化验证?
Lee:设计团队确立了Galaxy的“本真设计”原则:聚焦产品核心价值,剔除冗余,回归纯粹。这一原则基于三个关键要素:简约、有冲击力、富有感染力。我们坚信,只有三者融合,才能创造出真正令人向往的产品。在设计规划阶段,我们会通过设计分析流程,将这些原则和要素作为评估标准。我们会邀请内部员工参与评估测试,确保设计理念能有效传达给用户。这些数据和洞察不仅优化当前设计,也为未来方向提供启发。这既体现了我们对专业判断的坚持,也是Galaxy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问:工作中会使用AI吗?
Yang:在测试阶段我们会使用AI工具,并且发现AI模拟用户的测试结果与实际用户结果非常接近。这增强了我们对AI在未来用户体验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心。我们也在探索AI在更多设计流程中的应用潜力,比如测试不同版本的动效表现、将二维素材智能转化为三维或动态形式。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持续探索如何借助AI提升效率和表现力。我认为,在AI时代,引导设计的能力将成为让作品真正具有意义的核心竞争力。
问:我们所处的时代在不断变化。如今的设计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态与愿景?
Yang:AI正成为设计师强大的创作引擎。越来越多设计师在深入探索如何借助AI让创作更具深度与价值。我始终相信,能在AI时代脱颖而出的人,是那些紧跟技术变革、勇于拥抱新工具的设计师。虽然有人担忧AI会取代设计师,但我认为设计引导,也就是引导AI创作并赋予作品深度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Lee:在设计折叠手机这类新设备时,我们关注的不是单纯的功能,而是整体的使用体验。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设备折叠和展开的真正意义,以及它们能为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与便利。因为我们不仅是产品设计师,更是生活方式的塑造者。最终,用户才是核心。我们要不断洞察趋势,时刻追问: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对我而言,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设计,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