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泡泡

从构建方法论到服务加码,华为加速释放AI时代制造业数智潜能

  • 2025-08-07 13:43:19
  • 超级管理员

AI普惠加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向深向实,然而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是一套复杂的系统,而制造行业场景众多、产业链长,其拥抱AI的复杂程度尤甚。面对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挑战,华为通过成熟的方法论及服务体系变革,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触即达的服务。

华为在智能制造的有效实践不仅将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也将是华为与合作伙伴携手同行,共同打造制造企业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时代宣言。

拥抱AI浪潮,华为提出“三层五阶八步”落地方法论

DeepSeek的出现降低了行业模型应用门槛,AI平权加速人工智能走深向实。

然而在AI应用热潮的背后,其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华为中国政企CMO郁赛华表示,企业拥抱AI本质上是一场系统性变革,涉及场景重构、流程再造、组织优化、数据治理及IT基础设施升级等多重维度,需多方协同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复杂且艰巨的挑战。虽然不同企业在数字化道路上所处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挑战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技术架构的持续创新:传统IT架构已难以适配AI对算力、数据与实时性的高要求。企业数据分散于CRM、ERP等独立系统,不仅格式杂乱、质量不一,还形成了数据孤岛。同时,AI模型训练依赖GPU集群,推理又需要低延迟响应,传统CPU架构显然难以支撑。

2.服务体系的全面转型:传统服务多以“故障修复+项目交付”为核心模式,AI时代企业则需要覆盖数智化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这类服务需以数字化平台为底座,打通线上线下的系统化服务能力;同时要覆盖千行万业---无论企业所处地区、转型阶段或规模如何,都能便捷获取高品质的数智化服务。

3.人才技能的升级迭代:随着AI的应用广度不断拓展,企业人才需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的跃迁,不少工程师虽精通Java/Python,却缺乏机器学习特征工程能力,传统岗位也需叠加AI技能。 

133990105704222226_new.png

华为中国政企CMO郁赛华

对此,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多年来服务政企积累的服务经验,华为总结出了“三层五阶八步”数智化转型落地方法论,帮助企业梳理转型层次深度、顺序重点和细化流程:

●三层:分别重新定义了智能业务、AI开发与交付、持续运营智能应用三个层级,体现了转型所触及的层次和深度;

●五阶:是指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等五大阶段,帮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掌握顺序、抓住重点;

●八步:指明确目标、场景识别、重塑流程、组织变革、数据和知识工程、AI建模与发布、AI融入业务应用、AI持续运营等八项具体工作,是转型流程的深度细化。

加码服务体系,以“三个转变”为核心的全链路升级

面对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复杂链路,华为以服务为核心密码破局,即通过“三个转变”重构服务体系,致力于成为客户数智化旅程中最信赖的伙伴,全面适配AI时代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的复杂需求。

首先,面向客户,华为从“故障修复+项目交付”的传统模式,迭代为覆盖客户数智化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建设、运营、迭代”一体化服务。例如在咨询规划环节,华为融合行业know-how,输出定制化转型蓝图;在持续运营阶段,依托AI运维工具实现主动预防性维护。华为发布的“卓越护航计划”,为政府、大型企业配备专属架构师团队(NASA团队),提供技术演进路线看护,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共创的升级,助力客户缩短AI应用从概念到产出的周期。

其次,面向体系,华为从当前条块协同模式,全面升级为“线下一张网、线上一平台”的合成模式。线上平台整合方面,O3伙伴服务平台沉淀华为30年交付经验,借助AI实现“知识找人”,为伙伴提供一站式工作台;社区化协作层面,开放API接口,支持伙伴联合开发行业解决方案。线下网络下沉环节,依托授权服务中心构建“两小时服务圈”,破解偏远地区技术支持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需求,华为还发布了“星星点灯计划”,联合伙伴构建覆盖地市与区县的服务网络,提供全周期一致性服务,保障客户优质体验。目前已建成100多个地市服务运营中心、900多个区县授权服务中心,覆盖全国2,800多个区县。

最后,面向合作伙伴,华为升级为全方位深层次协同,在组织、流程、平台等维度实现全面对接。通过将合作伙伴从“技术执行方”升级为“联合创新者”,构建共生型生态。合作集成商从1,350家扩展至2,500家,认证工程师从1万人增至2万人,持续强化交付能力;组建服务产业联盟,联合开发50个创新方案(例如与科大讯飞共建“飞星二号”智算平台)。华为倡导的“与伙伴深度协同”,并非简单的技术合作或项目分包,而是通过组织融合、能力共享、价值共生,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共同体。

角逐智造赛道,华为坚持“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战略

根据埃森哲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借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重塑各项职能,其中制造占比48%。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7年,中国制造业的AI使用渗透率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然而在依托AI技术释放价值层面,很多制造企业的实际收益并不理想。

为此,华为中国政企提出“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的战略理念,目标是助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轻松实现数智化转型。郁赛华强调,依托“伙伴+华为”协同体系,无论大型政企还是中小微企业,均可借助华为的自主创新技术、场景化解决方案、高适配易部署产品,结合贴近客户的服务团队及行业标杆转型经验的高效复用,实现数智化转型的轻松落地。

在制造领域,华为所树立的数智化转型标杆,在助力客户价值创新的同时也引领行业数智化转型。

例如,华为基于自身研发的实践推出了“汽车制造研发数字化”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管理和软硬件开发工具助力车企提升研发效率该方案已经在广汽、长安等全国多个客户成功实践,研发效率提升30%以上。

此外,郁赛华介绍在某智能汽车工厂项目中,华为帮助该车企打通了工程信息流、生产工艺流和商业信息流,消除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和断点,使得数据可以按照业务需求自由流动。完成了生产数据和伙伴应用对接,并融入了场景化AI能力,释放出更多的智慧工厂应用价值比如通过MES系统“多策略运筹计算”,实现了产线的高效排产和柔性制造,效率提升20%,交付周期缩短10%此外,华为还为该车企打造了数字孪生工厂,让整个生产流程全程可视,生产质量全息追踪,结合AI质检能力产品质量优化提升10%以上。

可以看出,在推进企业数智化的过程中,落即点仍然在“制造”上,只有理解工业Know-How,才能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释放数智化的价值,而这正是华为的优势之所在。

后记

当AI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制造企业的模型化、软件化升级已箭在弦上。华为的探索告诉我们,数智化的本质,是用技术重新定义制造的逻辑,用生态激活产业的潜能。未来,随着更多伙伴的协同共进,这场始于津门的实践,必将成为辐射千行万业的转型范本,推动实体产业在AI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跃迁---因为真正的智造,从来不止于技术的突破,更在于让每一个产业细胞都能在变革中焕发新生。

转载自:e-works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