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私域运营SaaS赛道的聚光灯投向小鹅通的港股IPO申请,这家头顶“行业龙头”光环的企业,却在招股书的字缝里露出诸多悬疑。营收三年复合增长率32%的亮眼表现背后,是累计近亿元的亏损、超400%的资产负债率,以及CFO三年薪酬超5000万元的刺眼反差。更令人担忧的是,腾讯生态的深度捆绑与合规体系的持续缺位,让其46亿元估值的合理性备受市场拷问。
财务数据的“分裂感”构成了小鹅通IPO的第一道谜题。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99亿元增至5.21亿元,看似稳步扩张,但同期净利润连续亏损,三年半累计亏损达9195万元。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高管薪酬水平:公司CFO 2022至2024年薪酬合计5139.5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为股份支付奖励,这一数字竟是CEO鲍春健同期薪酬的10倍。

小鹅通将亏损归因于业务扩张期的研发与营销投入,以及股份支付等会计处理影响,称剔除相关因素后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已达6631万元。但核心财务指标的恶化难以回避:2025年上半年末流动资产净额为-18.38亿元,流动比率仅0.24,意味着短期可变现资产远不足以覆盖24.48亿元流动负债。高达414.01%的资产负债率中,17.99亿元可换股可赎回优先股带来的持续股息压力,更让其财务结构脆弱不堪。这种“纸面盈利与实际承压”的双重面貌,让投资者难以判断其真实盈利能力。
腾讯生态的“双刃剑”则加剧了其独立性焦虑。作为腾讯前员工创业企业,小鹅通与腾讯形成了“股东+供应商+生态载体”的三重绑定。腾讯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16.82%股份,为最大外部股东;2025年上半年,小鹅通向腾讯关联实体采购占比达42.8%,核心依赖其云端资源。而其“电商+数字化营销+CRM”解决方案几乎完全依托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展开,2024年5.21亿元营收实质是微信生态的“红利变现”。
这种绑定在早期助推了增长,却也埋下隐患。2023年微信小程序备案新规实施后,审核周期延长至10-20个工作日,直接拖累了客户交付进度,竞争对手微盟的SaaS业务增速已从8.7%降至4.5%,小鹅通的业务韧性更令人担忧。更关键的是,其跨生态拓展近乎停滞,招股书承认尚未在抖音、快手实现规模化突破,与微盟“微信+抖音”双主场布局、有赞全渠道深化形成鲜明差距,一旦微信政策调整,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合规体系的滞后则成为最致命的“估值减分项”。2023年11月,小鹅通因未尽平台义务,放任保健品商户虚假宣传被深圳市监局罚款5万元,暴露审核机制漏洞。2024年问题进一步升级:广东证监局查处的吴某平非法荐股案中,涉案人员通过其平台开展违法活动,最终被没收违法所得2255万余元;媒体还曝光其平台充斥“一针治癌”“念数字治病”的虚假中医课程,涉嫌诱导高价购课。
截至2025年9月,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小鹅通的投诉近五千条,集中于商家欺诈、退款困难等问题。尽管公司发布过治理公告,但未公开保健品“蓝帽子”认证审核标准,也未披露内容审核准确率等关键指标,律师指出其“技术中立”的说辞与《电子商务法》要求相悖。更值得警惕的是,其68%收入来自私域直播,且85%热销商品为保健品,这种“重敏感品类、轻合规管控”的业务结构,随时可能因监管收紧引发收入崩塌。
在SaaS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小鹅通的研发短板同样明显。微盟已建立“私域安全实验室”,有赞通过AI技术优化成本结构,而小鹅通既未披露跨平台研发计划,AI技术收入占比不足5%,75.5%的高毛利率背后或隐藏技术投入不足的隐患。
从估值逻辑看,小鹅通46亿元估值对应的2024年PS约9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支撑估值的生态独立性、合规能力与技术壁垒均存在明显缺陷。上市或许能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无法根治商业模式的固有矛盾。在港股对合规与盈利质量的严格审视下,小鹅通若不能快速补齐短板,其IPO故事恐难获得资本市场的真正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