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OLED领域正迎来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的爆发期。产业步入全新阶段,亟需“标准”为新型显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1月7日,全国电子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合肥举行研讨会,讨论由维信诺牵头制定的3项国家/行业标准,来自行业产学研用相关单位的专家代表参会。
三项标准旨在通过建立统一的OLED信号接口传输协议、柔性显示折痕测试方法以及四曲显示产品规范,破解产业瓶颈,完善新型显示标准体系,助推新型显示产业升级。
其中,国家标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第7-1部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用点对点(P2P)信号接口传输协议》,规范了OLED显示屏时序控制器与源极驱动器之间的信号接口传输协议,旨在解决上游驱动芯片厂商与下游显示面板企业在信号传输层面的技术匹配问题,进而降低适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长,屏幕折痕的客观评价需求日益凸显。国家标准《柔性显示器件第6-22部分:折痕和波纹度测试方法》,针对柔性折叠屏在多次弯折后,屏幕变形可能造成的折痕与波纹度等问题,规定了标准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为柔性折叠显示产品折痕和波纹度测试提供统一的评价依据。 当前,搭载四曲屏幕的手机日益普及,但国内对四曲柔性显示器件的标准仍处于空白。电子行业标准《柔性显示器件第3-5部分:四侧弯曲柔性显示模块详细规范》,规定了四侧弯曲柔性显示模块的分类、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以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技术内容,为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检验和交付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合肥作为新型显示产业地标,汇聚了从材料、设备到面板制造与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此次研讨会选址合肥,正是依托其深厚的产业土壤,以技术落地经验反哺标准制定,助力合肥从产业基地向“标准策源地”迈进,让创新高地成色更高。 截至目前,维信诺已主导制定6项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下一步,标准编制组将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标准早日发布实施。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维信诺标准研讨会汇聚产学研用多方力量,以标准体系向新而行,为产业护航、为生态赋能,最终实现中国新型显示的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