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公布的 2025 全国独角兽企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中,上海雷盟科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雷盟科”)为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估值逻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
这家自 2024 年 8 月成立、账面投入不足 60 万元、尚无营业收入、未获外部融资的初创企业,却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与一批估值在 5 亿元以上的成长型企业一同跻身全国总决赛。
“我们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雷盟科创始人滕磊坦言,“没想到评委会如此重视底层原创技术。”
雷盟科的核心:NREUL 技术带来分子互作检测范式突破
雷盟科的 纳米稀土上转换发光(NREUL)分子互作检测技术。与国际主流的 SPR/BLI 技术不同,雷盟科的 NREUL 技术实现了业内突破性的能力:
无需样本纯化、可直接在血清、全血等复杂体系中实时检测
可实现多靶点在一个样品、一个检测里同步观测
结果更贴近真实生理环境
这一突破精准击中了长期困扰药物研发的行业难题——科学家在“纯净但失真”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分子行为,往往难以真实反映生物体内状态。使得研究者首次能够在“生命本真”条件下直接观察分子互作,为生物医药研发带来高敏度、高准确性、高通量的新路径。
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CN119198650B),并通过 PCT(申请号:PCT/CN2025/116319)向美、欧、日韩等地区申请国际专利。
轻资产,却承载高价值:雷盟科的商业模型与未来潜力
尽管雷盟科目前的财务数据仍接近“零”,但其商业模型已具备清晰可行的商业化路径:
设备销售:基于 NREUL 原理打造新一代分子互作检测仪
高毛利耗材:核心耗材毛利率预计可达 75% 以上
数据资产:构建“多靶点复杂样本的分子结合力数据库”,服务 AI 制药
技术授权:向药企、科研机构输出底层能力
基于可实现复杂样本多靶点检测分析,可大幅度降低用户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所产生的效应最终会辐射到终端用户,降低诊断和用药成本。
并从源从大量减少化学品使用量及有害危险品产生,服务国家“环保”“双碳”战略。
截至目前,雷盟科已与复旦生科院、常州天地人合生物等合作伙伴完成黑盒测试,结果“完全符合预期”。
权威认可不断,雷盟科的技术价值持续被验证
自提交大赛材料以来,雷盟科项目已相继获得:
第十四届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奖
稀土材料领域专业赛三等奖
评委看重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赛事主办方——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在评审说明中指出,本次大赛聚焦:
高创新能力
高成长趋势
高融合业态
高估值潜质
显然,评委们看到的不是当下的账面数字,而是未来5-10年可能重塑百亿级市场的技术势能。
“这不是一个‘国产替代’的故事,而是一个‘中国原创、定义新赛道’的故事。”一位不愿具名的评审专家表示,“在高端科学仪器长期被国外垄断的背景下,需要这种从底层原理出发的颠覆性创新。
面向未来:雷盟科将打造中国稀土传感器产业化样板
目前,雷盟科正筹备建设GMP级耗材产线,并计划三年内实现国内市场15%新增份额。其背后,是中国稀土资源从“材料输出”向“技术输出”的高质化跃迁,更是科技自立自强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生动实践。
一家账面仅60万的初创公司,为何能叩开“估值5亿”大赛的总决赛大门?答案或许就藏在那句朴素的创业信条里: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