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部联合多部门推进重点领域补贴、助力产业升级与民生保障的政策背景下,9月22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正式发布《中央国家机关台式计算机批量集中采购配置标准(2025版)》与《中央国家机关便携式计算机批量集中采购配置标准(2025版)》。
这是继2024年3月后的首次重要更新,且经财政部国库司同意,标志着中央国家机关信息化设备采购在规范化、安全化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后续将直接影响全国各省市PC的选型与采购方向。该标准将覆盖中央国家机关台式机、笔记本的批量集中采购,适配日常办公、专业应用、移动办公等多类场景。深入解读标准内容,可清晰把握央采招标对信创采购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指引。

指引一:性能升级锚点——CPU 全面迭代至最新款,内存速率门槛显著抬高
此次配置标准未按X86、ARM等技术路线分包,延续“一个品牌对应一类配置”的划分模式。台式机7类配置分别对应龙芯、飞腾、兆芯、华为鲲鹏、海光、申威品牌;便携式计算机6类配置中,前5类依次匹配上述品牌(不含海光)。这种清晰的品牌配置序列,既方便采购单位精准选型,也为国产CPU品牌搭建了标准化的市场竞争与展示平台。
与2024版一致,2025版集采标准对台式机、便携式计算机的配置参数和预算上限做了明确界定:台式机单台预算上限5000元,便携式计算机单台预算上限7000元,CPU主频则根据品牌特性差异化设定。但新版本在CPU型号和内存速率上有两大关键变化:
CPU型号普遍升级至最新产品
台式机:龙芯需≥3A6000(主频≥2.5GHz)、飞腾需≥腾锐D3000(主频≥2.5GHz)、兆芯需≥KX-7000(主频≥3.6GHz)、华为需≥9000C(主频≥2.3GHz)、海光需≥C86-3G(主频≥2.8GHz)、申威需≥SW-WY831(主频≥2.5GHz)。
便携式计算机:龙芯需≥3A6000(主频≥2.0GHz)、飞腾需≥腾锐D3000M(主频≥2.9GHz)、兆芯需≥KX-7000(主频≥3.5GHz)、华为需≥9000C(主频≥2.3GHz)、申威需≥SW-WY831(主频≥2.2GHz)。
内存速率要求大幅提升
内存读写速率(MT/s)直接影响数据在CPU、内存、硬盘间的传输效率,是衡量内存性能的核心指标。
台式机:2024版未明确内存速率,2025版新增要求,所有配置均需≥3200MT/s(约等于DDR4-3200)。这一调整本质是提高台式机性能门槛,可让多任务操作(如同时开启多个办公软件、大量浏览器页面)更流畅,同时缩短大型专业软件的启动与响应时间,优化办公效率。
便携式计算机:所有配置的内存速率从2024版的≥2666MT/s,提升至≥3200MT/s。
在这一要求下,内存速率参数更高的CPU品牌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例如飞腾腾锐D3000、D3000M的内存速率分别达4000MT/S、6400MT/S,远超标准要求。
指引二:采购精准化路径——笔记本采购告别 “粗放适配”,国产专用 CPU 开启升级赛道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工程。随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需在会议室、户外、出差途中开展移动办公,笔记本电脑的采购需求日益增长。
笔记本对CPU的要求,除性能、安全外,续航能力尤为关键。台式机CPU在设计时未重点考虑续航,若直接用于笔记本,往往需通过“降频”来降低功耗、延长待机时间,这会导致CPU性能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在便携式计算机集采的CPU型号中,飞腾腾锐D3000M是唯一专为笔记本设计的国产CPU,且主频“不降反升”达2.9GHz,大幅提升整机性能。这体现出“芯片国家队”飞腾对移动计算市场增长的精准预判,以及在产品研发上的提前布局与打磨。
此前,中央国家机关笔记本集采未强制要求使用笔记本专用CPU,此次虽仍未强制,但飞腾腾锐D3000M的入围释放出重要信号。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厂商加入笔记本专用CPU赛道,推动国产笔记本CPU“内卷”,最终惠及广大用户。
作为先行者,飞腾腾锐D3000M已展现出先发优势。据悉,搭载该处理器的联想开天X1Carbon笔记本,在银河麒麟V11操作系统上实现“9秒开机+2秒唤醒”,刷新国产CPU电脑开机速度纪录;在常规办公场景下,续航可达8-10小时,远超普通笔记本(2-4小时)与商务笔记本(6-7小时)的平均水平。

指引三:品质保障底线——杜绝 “同名降配”,以明确标准守护 “真替好用”
在信创市场,个别厂商存在“控制招标抬高预算”“中标后降频减核交付”的情况,已是行业公开问题。此次中央国家机关发布的集采配置标准,明确规定各品牌CPU的型号及主频最低值(2024版对部分CPU未明确型号要求),就是为了从源头杜绝“降频减核”的套路。同时,标准保留预算上限,避免厂商因价格恶性竞争而降低产品性能。
国家投入资金推进“国产替代、国货国用”,核心是让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及关键行业尽快用上高性价比的国产设备,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个别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偷梁换柱”,违背了这一初衷。这种短视行为看似“聪明”,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例如西部某省的集采项目中,某厂商投标时宣称CPU主频2.3GHz,实际供货产品主频仅2.18GHz,虽CPU名称未变,但性能大幅下滑,已遭到客户投诉。
央采PC配置标准明确主频“红线”,本质是要求“同等预算买更高性价比产品”,推动国产计算机实现“真替真用、真替好用”,最终让用户满意。只有这样,国产CPU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持续收获产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