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促热度未减,一场围绕京东“强迫商家二选一”的舆论争议却在网络悄然蔓延。表面看是对“不正当竞争”的质疑,实则是对京东“比价”机制的刻意扭曲。日前,京东前采销王立品在舆论风口公开发声,不仅澄清事实,更点破这场风波的实质:竞争对手平台并非真正维护消费者权益,而是借“扣帽子”转移视线,将消费者利益视为商战工具。
作为京东曾经的一名资深采销,王立品坦言,其日常核心工作就是“比价”,目的是为消费者争取“合理、公道的价格”。他强调,京东为用户争取低价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与所谓“二选一”毫无关联。那些在朋友圈控诉京东的其他平台高管,反倒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无形中向消费者传递出“京东价格更低”的信号。

这一观点也引发不少网友共鸣。在其视频评论区,有网友直言:“这不就是‘贼喊捉贼’吗?表面发动舆论攻势转移视线,实则为掩盖自身在价格体系和服务能力上的短板。”
无论是京东、抖音还是其他电商平台,核心竞争力本应围绕“消费者真实需求”展开。王立品特别提到京东“以旧换新有补贴”“快递小哥扛几十公斤电器上四楼无怨言”等服务细节,认为这正是京东维护用户权益的具象体现。他也痛斥部分平台“让京东扛价”的行为极不负责。所谓“扛价”,就意味着消费者要为更高的价格买单,违背了大促“让利消费者”的初衷。
相比之下,那些热衷于传播黑稿的平台,既无法提供如京东般扎实的服务案例,也不敢直面“比价”竞争,反而试图以舆论干扰消费者判断。此类做法不仅有失商业体面,更将损害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生态。
对消费者而言,双11真正需要的不是“舆论混战”,而是“货比三家”的安心、“低价实惠”的省钱与“售后无忧”的省心。京东采销始终将“想尽一切办法为消费者争取更合适、更优惠、更公道的价格”视为使命,这才是对用户权益最根本的守护。而那些沉迷于“扣帽子”游戏的平台,与其在舆论上费尽心机,不如回归本质,踏实优化服务、真诚降低价格,唯有真正站在消费者一边,才能在双11这场年度大考中赢得认可,而非靠抹黑对手换取短暂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