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泡泡

商业逻辑的正本清源 京东“为用户比价”何错之有?

  • 2025-10-26 15:57:13
  • 超级管理员

双十一不仅是消费者享受优惠的好时机,也是商业竞争集中爆发的关键时期。近期,抖音针对京东的“二选一”指控甚嚣尘上,部分视频博主也借机跟风批评,引发多方关注。在争议不断升级之际,京东前采销王立品的公开发声,为这场争议提供了关键视角。他指出,所谓“二选一”实为有意策划的“扣帽子”行为,其本质是对京东“比价”这一机制触犯其商业模式的不满。

根据公开定义,“二选一”是指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惩罚性或激励性措施,强迫商家进行排他性选择的限定交易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这一定义中,“排他性”是“二选一”的关键。而京东“要求其他平台的价格不得低于京东”,正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防止自身平台成为价格的“高地”,保障消费者不会“买贵”。这与法律意义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商家站队的“二选一”有着本质区别。

王立品强调:“给消费者合理、公道的价格是京东采销的本职工作。”这一正常工作的推进却在竞争中被扭曲为“二选一”,甚至被舆论刻意引导,试图动摇消费者信任。而这类抹黑行为,恰恰印证了京东比价机制的有效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那些依靠信息不透明或短期价格博弈的商业模式的核心利益。

王立品进一步指出,每逢大促节点,总有一些平台或直播间试图“让京东扛价”。京东采销坚持比价的“血性”,拒绝被“扛价”,正是为了打破这一不利于消费者的价格陷阱,确保长期、稳定的低价体验。从商业逻辑出发,此举何错之有?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京东采销所坚持的比价行为,实质上是在推动竞争回归到价格、服务和效率的本源。抨击一家企业维护低价的行为,无异于否定市场竞争的基本准则。真正良性的市场环境,应鼓励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来持续让利消费者,而非纵容借助舆论抹黑来回避实质性竞争。京东对“比价”的坚持,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守护,更是对行业健康生态的长期贡献。在喧嚣的舆论战中,唯有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赢得市场的最终认可。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